与戒毒人员“非暴力沟通”,有4招

作者: 日期:2023-12-26 单位:中国禁毒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本文】

非暴力沟通理论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提出。其认为,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运用非暴力沟通理论,能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从而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暴力”除了是身体上的,还可以是精神上的。不妨回忆一下,在与戒毒人员接触交流中,作为社工,你是否曾有过指责、否定、说教、任意打断等表现。这种暴力沟通换来的果可能是,戒毒人员变得冷漠,服务无法顺利推进。

如何避免“暴力”的沟通方式,与戒毒人员保持良好的服务关系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不带评论地观察,不做绝对化的判断或结论。要是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戒毒人员往往将更多注意投入听到的批评中,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出现反驳社工而不愿作出友善回应的情景。那么,怎么做到不带评论地观察呢?比如,社工针对戒毒人员缺席小组活动的行为,可以说“最近一个月组织了三次小组活动,每次你都说不参加”,而不是说“你平时很少配合社工的工作”。

第二,全身心倾听,且保持持续关注。倾听是社工在开展戒毒帮教工作中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倾听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体会戒毒人员的感受、需求及其他信息,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接纳戒毒人员。很多时候,当戒毒人员表达自己的不幸遭遇时,社工可能会急于表达安慰或自己的建议,比如“这挫折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变”等。其实这个时候,戒毒人员可能会觉得不大舒服。所以,社工在给出安慰或建议之前,可先判断一下这些话是不是戒毒人员想听的。

值得注意的是,戒毒是一个长期过程,戒毒人员在初期时所表达的感受往往只是冰山一角,有许多相关的感受——通常是更为强烈的情感,并没有表达出来。因此,社工需要持续关注,更多地去探究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为保持良好的服务关系创造条件。

第三,引导戒毒人员表达感受,并适时获得相关反馈。有的戒毒人员可能会认为自己的感受无关紧要,有的是压抑着不表达,还有的是羞于表达。因此,社工可以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如,表达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害怕、紧张、忧伤、绝望、恼怒、失望、困惑;表达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欣喜、放松、安全、温暖、放心),引导戒毒人员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

此外,由于社工所理解的意思有可能与戒毒人员所表达的意思不一致,因此,社工需要适时获取他们的反馈。问一句“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接着等待他们的表态,一旦发现有所不同,他们有机会纠正,社工也有机会作适当补充,从而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第四,培养戒毒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站在“助人自助”的角度上,社工要帮助戒毒人员体会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接纳和包容自己的一切。社工要多鼓励戒毒人员直面人生中遇到的挫折,从经历中学习,而不是经常责备自己,陷于自我惩罚的痛苦中。而接下来,社工要协助戒毒人员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需要,制订计划去实现自己的目标,重获生活的热情。

原创吕静仪(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启明星驿站)

内容来源:中国禁毒报

扫描分享至微信

相关文章

  • 上一篇  
  • 下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