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各类高校(职校)的学生群体处在从校园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和中小学生相比,他们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更具个性和创造性,思维方式更加成熟。要做好高校(职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降低青少年成瘾性物质滥用风险,笔者认为,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发展形势,准确把握三个“境界”,通过层级化递进、多维度推进,让高校(职校)学生真正提升拒毒能力,远离毒品,成为打赢禁毒人民战争的生力军。
一是打牢基础知识。高校(职校)学生经过中小学阶段的禁毒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毒品知识基础。但正如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禁毒办调研显示,大学生对传统毒品的知晓率较高,而对新型毒品特别是新列管的麻精药品及新精神活性物质认知较低。因此,匹配大学生认知水平的毒品知识宣讲一定要到位。要通过“缺什么补什么”,让大学生的毒品知识全面而牢固。在开展知识宣讲时,可以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并结合实际案例让禁毒知识入脑入心。
二是激发创新热情。大学校园社团活动丰富,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实践中,可以将毒品预防教育与社团活动相结合,让大学生在禁毒宣传中唱主角,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才华,全面激发大学生群体参与的积极性,让禁毒宣传活动更具魅力。如浙江省湖州市通过成立大学生禁毒影视社团,推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禁毒微视频、微短剧。再如四川省连续多年举办大学生社团禁毒文化节,通过原创禁毒歌曲大赛、禁毒文艺大赛、禁毒辩论赛等系列活动,充分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投身禁毒事业的热情。这些创新之举,都会为实现高校(职校)学生涉毒案件“零发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化作重要力量。禁毒事业需要注入青春动能、吸收青春力量,大学生禁毒志愿者就是这样一支重要力量。福建、甘肃等地通过指导高校成立禁毒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大学生禁毒志愿者在周末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期间,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禁毒宣传“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和吸毒人员帮扶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禁毒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动员各专业学生发挥所长参与进来,共同为禁毒事业加油助威、发光发热。大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后,这种禁毒志愿服务精神仍将延续,激励他们持续成为关注禁毒工作、参与禁毒事业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重点针对青少年等群体,深入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各地的实践探索和鲜活经验,为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开辟了新路。高校(职校)毒品预防教育应在打牢学生毒品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更多大学生和青少年,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禁毒相关各类社会活动,最终实现让高校(职校)学生成为禁毒人民战争新生力量的目标。
文/ 张 宇 中国禁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