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官网网站!

农业“边角料”,如何变身“香饽饽”?——铁门关市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观察

发布时间: 2024-07-18 15:04 信息来源: 新疆日报 浏览量:
打印 【字体: 分享到:

□通讯员/张贝 王素凡 王云鹏

甜菜废丝、番茄皮渣、甘草秸秆……近日,走进位于铁门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绿源产业园的新疆天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排整齐摆放在办公楼大厅的发酵饲料原料样本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这些秸秆和皮渣可以通过加工成为优质饲料。”新疆天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牧生物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叶冬明告诉记者,实验数据显示,用普通青贮饲料饲喂牛,平均每头牛日增重约1.3公斤,而使用公司生产的发酵饲料,平均每头牛日增重达1.5公斤。

农业是铁门关市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年来,铁门关市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将改善农业生态循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突破口,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化、生态化发展。

粪污、秸秆“变身”为优质饲料,番茄籽也能榨出“黄金油”……如今,在铁门关市,农业生产废弃物实现减量化排放和资源再利用,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污”为肥

共绘生态富农新画卷

“红枣品质好不好,关键看肥料,施用绿色有机肥是种好红枣的前提。”兵团第二师361连职工李聪在自家的枣园里忙着施肥。

“使用沼液肥后,红枣长得更好了。去年,我家的40亩枣园产量达到26吨。由于红枣品质好,每公斤红枣的价格达9.4元,高于市场平均价。”李聪说。

不断提升的红枣品质,得益于种植户普遍施用36团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新疆羌都米兰猪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羌都猪业公司”)提供的优质沼液肥。目前,该公司已形成集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全产业链条,生猪养殖规模达到100万头。

“对于畜禽养殖业来说,粪污放错了地方是污染,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羌都猪业公司总经理周宗青介绍,企业严格按照“零污染、零排放、低能耗”的工艺设计,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粪污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进行分解和转化,使其成为适合农作物和改良土壤生态系统的有机肥,实现绿色种养循环发展。

“我们通过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每年可生产5万吨有机肥、20万吨沼液肥,每年可完成粪肥还田1万余亩。”周宗青说。

近年来,羌都猪业公司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畜禽粪污减排增效、种养循环、绿色低碳等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猪—沼—粮”“猪—沼—草”“猪—肥、水—粮”及肥水就地就近还田利用等种养循环模式,让粪污得到资源化利用。

“我们在企业的养殖基地修建了管道,直通团场的枣园,形成了种养绿色循环的发展模式。施用有机肥,红枣品质得到了保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36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岩波说,通过无害化处理,将畜禽粪污制成有机肥,让职工的种植成本降低了15%以上,实现了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要消除废弃物,还要生产出具有更高价值和市场接受度高的产品。近年来,铁门关市不断提升产业消纳废弃物的含“绿”量,紧密结合本地资源、产业等优势,做到废弃物有所出,企业有所用。

变废为宝

“边角料”制成优质饲料

“过去,我们买糖厂的废丝,拌草料喂养牲畜。由于搭配不均匀,牲畜很容易拉肚子。现在用天牧生物公司的饲料,牛不仅生病少,上膘还快。”和静县养殖大户乌力杰巴依尔说,因为有了稳定的优质“口粮”,他家的肉牛饲养数量从2022年的70头迅速发展到目前的130多头。

天牧生物公司是新疆冠农股份有限公司为开发国内微生物发酵饲料市场所成立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充分利用番茄、棉花、甜菜的副产品,向番茄、棉花、甜菜产业链终端市场及高附加值领域延伸,规划建设西北产能最大的发酵饲料生产线——年产10万吨微生物发酵饲料、10万吨反刍动物混合饲料和配套2万吨饲料添加剂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

焉耆盆地盛产甜菜,是铁门关市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甜菜在制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渣,这些废渣含有大量的水分和有机质,易腐坏变质,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周围环境污染。

“我们在兵团率先以甜菜茎叶、甜菜废丝、糖蜜、番茄皮渣、番茄青果、农作物秸秆、棉壳等加工时产生的副产物为原料,生产微生物发酵饲料,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利用率,促进农产品加工多环节增收。”叶冬明告诉笔者。

目前,天牧生物公司在发酵饲料新技术研发方面已申报21项专利,完成了微生物发酵饲料产品的生产和混菌发酵饲料工业化生产工艺研发,确立了混菌发酵饲料和反刍动物精料补充料等7项企业标准。

近年来,铁门关市大力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实现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资源价值,进一步推动形成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的新型发展模式,达到“化废为宝、化害为利”的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技术研发和品质控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构建创新能力强、生态底色足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走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叶冬明说。

华丽变身

番茄籽榨出“黄金油”

“这是番茄籽油面膜?”“番茄籽还能榨油?”“这个番茄籽油辣椒酱味道很好!”在铁门关市新疆百禾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禾晶公司”)销售门店,前来购买产品的顾客络绎不绝。

“番茄籽油富含维生素E、番茄红素、亚油酸、亚麻酸及多种微量元素,被誉为‘可食用的天然化妆品’‘可美容的绿色植物油’。”面对大家的询问,销售员热情地介绍着公司生产的番茄籽油、番茄籽油辣椒丝、番茄护肤系列产品。

以往制酱番茄在皮籽综合利用这一环节存在短板,番茄皮籽不是用作牲畜饲料,就是当作工业垃圾处理,若储存或处理不当,皮渣腐烂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铁门关市不断挖掘番茄皮籽的潜在价值,使其功效实现最大化,有效延长产业链条。

百禾晶公司位于铁门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绿源产业园,是一家以番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主营食品、调味品、护肤品三大业务。

“我们将番茄皮渣通过烘干处理,利用烘干后的番茄籽压榨得到番茄籽油,变废为宝,制成高附加值产品,既解决了番茄皮渣综合利用的问题,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又使师市‘红色’产业链向前延伸了一步。”百禾晶公司董事长助理刘灵针介绍,企业目前拥有10条生产线,日处理番茄皮渣能力达600吨,全负荷生产时,番茄籽油延伸产品日处理量达1万瓶,护肤品生产线日生产面膜达20万片。

“农业生产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其中大部分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近年来,各团场、企业就地取材,通过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五化’利用,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促进生态农业循环发展。”铁门关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管理科四级主任科员李林说,昔日令人头疼的农业“边角料”,随着利用率的不断提升,已成为助推农业转型升级、职工群众增收的“香饽饽”。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