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官网网站!

改革开放谱新篇 十年“三农”巨变 乡村善治聚了民意暖了民心

发布时间: 2024-07-26 11:50 信息来源: 农民日报 浏览量:
打印 【字体: 分享到:

“收入有保障、邻里关系好、村庄面貌新,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近日,在河南省林州市桂林镇古善村,村民李森面带微笑地说。李森今年57岁,有党员、村合作社成员、人民调解员等多重身份,是村里名副其实的治理“多面手”。

然而,就在几年前,李森还是村里的贫困户。2016年,李森患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中断,因此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古善村“两委”了解情况后,给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在村里打扫卫生、运送垃圾。李森还学会操作多种农业机械,加入村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农机化服务。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在2017年成功脱贫。2021年,李森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两年,身为党员的他不仅包联了12户村民,及时发现、回应和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还当上了人民调解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昨天中午刚去调解了一起土地纠纷,有两户村民对于耕地界线拿不准,他们就找我来调解。我拿着尺子和土地账本,到地里很快就给他们解决了,双方都很满意。”李森说。

现在,李森的病情逐渐稳定,通过在村合作社任职,以及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垃圾运转、维修天然气设备等村庄事务,每个月有1100元的固定收入。妻子则主要照顾庄稼,闲时可到附近的企业打零工赚钱。再加上一些政策性补助,李森一家的收入越来越有保障了。前不久,女儿成了家,这让李森感到格外幸福。

李森个人生活的变化是古善村乡村治理成效的缩影。近年来,针对村民老龄化、参与村庄事务积极性不强等问题,古善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打造善治“指挥链”。古善村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定期走访和日常联系相结合,广泛了解群众期盼、困难、发愁的事,及时发现和掌握风险隐患,并通过“民呼我为”“接诉即办”的方式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截至目前,全村共张贴“党群连心卡”216张,48名党员分包216户,解决民生实事30余件。

构建自治“新模式”。该村在解决群众信访和化解矛盾纠纷中,探索形成“近邻”纠纷化解新模式,不仅避免了因当事人面子上过不去而难以调解的问题,还使矛调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让矛盾纠纷在干群“面对面”“唠家常”中得到及时有效化解,从而达到“事心双解”。

释放共治“强效应”。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村民李青松主动回收自家房基地后墙半米多,使得一条小巷通顺宽敞。村委会对此进行表彰,发扬“六尺巷”文化,倡导相互谦让、相互守望、互帮互助的邻里情。古善村采用“周督导+月评比”模式,深入开展“敬老爱老”主题活动和“五美庭院户”“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不断提振村民精气神,焕发文明新气象。

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干部与群众心手相连,共同推动了村庄的全面进步与提升。改造街景立面、整治空心院落、铺设污水管网、硬化路面、打造微景观;建立干部包片、党员包胡同、群众包门前的清洁家园长效机制;村级合作社流转土地80亩,种植红薯、玉米等,每年收入达12万元,解决20余人就业问题;利用村集体房顶、闲散地发展光伏产业,每年为集体增收13万元;将闲置学校打造成具有餐饮住宿、医疗康养、农耕体验等多种功能的民宿;采买无人售货机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引进太阳能灯组装厂……2023年,古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正在这里变为现实。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杰 见习记者 唐中慧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