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专题专栏 / 院士专家风采

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与区域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15 11:33
来源:新疆水利厅
【打印文本】
分享:


2020  | 第二届中国节水论坛 | 节水与社会


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

与区域协调发展







作者介绍





邓铭江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旱区水资源及水利工程专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长期坚守西北边疆工程科技一线,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研究和水利工程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建立了干旱区水循环调控理论与工程技术体系,解决了沙漠长距离调水工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创建了横坎儿井地下水库新技术,开展大尺度生态调度研究与创新实践,长期致力于西部跨界河流研究与开发建设。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新疆科技进步特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6项主要奖励成果。






背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图片

2018年11月,为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项任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

202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审时度势,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颁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区域协调发展

的国家战略





1、两大格局:“一带一路”对外开发新格局、“内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五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3、四大板块: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

4、发展历程:2000年,新世纪启动西北大开发取得新进展、2020年,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新动源:西北“水三线” 空间格局。

5、破解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稳定国家安全责任依然繁重、现代化建设基础依然薄弱——突破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瓶颈、扩展国家发展战略回旋空间、沿海与欧亚大陆桥协同发展格局。

6、目标任务:全面建成与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西北“水三线”

空间格局





图片

西北“水三线”建设战略构想

水是西北地区发展的生命线,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管水和调水两篇大文章。总览我国资源—人口—经济—环境的空间分布格局,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提出西北“水三线”建设的空间格局与水战略构想。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

1.中国的胡焕庸线: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35年提出的人口地理分界线,80多年后这一格局仍未被打破,是中国重要的人口、经济与水资源分界线。

2.西北的阳关线:沿“胡焕庸线”向西到敦煌市作一条大致平行线,即形成所谓的“阳关线”,是我国极度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地理分界线,是万里长城终点,是古丝绸之路的南北分界线。

3.新疆的奇策线:是新疆重要的人口、经济与水资源分界线,占全国1/6国土面积的新疆,以奇台县和策勒县为两点线将新疆划分为面积大致相等的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西北半壁在全疆呈现水资源、人口、GDP、灌溉面积占比均达到九成。

图片

中国西北“水三线”的基本属性比较表:

从水文气象与流域水资源的角度,胡焕庸线、阳关线和奇策线共同构成的“水三线”,由东向西分别横跨西北地区(345万km2)的黄河流域、半干旱草原、内陆干旱三大自然片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六省区范围内的内陆河流域和黄河流域。






南水北调西线

与西延工程





1、胡焕庸线之困:

自宋代以来的千年历史中,东南半壁36%的土地供养了全国96%的人口;西北半壁64%的土地仅供养4%的人口;东南侧压倒性地显示出高密度的经济、社会功能;而西北侧地广人稀,受生态胁迫,其发展经济、集聚人口的功能较弱。如何突破“胡焕庸线”转移东南半壁人口到西北地区,急需从水战略层面提出破解良方。

2、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方案:

近年来,国内专家团队在吸收不同方案的基础上,已从较多方面进行了优化;筑坝高度、隧洞尺度、供水范围、工程规模等都相应减小,工程难度明显降低,加之现代工程科技和重大设备的创新突破,其可行性显著提高。

3、南水北调西线江河连通工程的重要意义:

(1)突破“胡焕庸线”最有效的战略性工程:人口和产业聚集是突破“胡焕庸线”两个必要条件,而水资源则是最根本保障。

(2)突破“阳关线”建设河西生态经济走廊最有效的畅通工程:成为集冶金、石油、电力、核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和航空航天基地,综合性工业走廊。

(3)突破“奇策线”建设美丽新疆不可或缺的重大工程:长治久安、稳定发展、民族融合迫切需要引入新水源,克服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瓶颈制约。

图片

中国西北“水三线”建设的空间格局与水战略研究

图片

国土空间均衡发展,改变西部落后面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美丽中国。以西北“水三线”水资源配置与水循环调控理论为理论创新,区域水资源配置理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理论、内陆区“三元”水循环调控理论。






建立西北生态

经济枢纽区





图片

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及生态经济枢纽区

1、建立西北生态经济枢纽区的设想:

“生态经济枢纽区”是指一个区域,既在经济方面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又在生态服务功能上具有影响力,具有生态屏障的重要功能。

该区生态服务功能的改善有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提升该区的经济影响力;该区生态服务功能的下降将恶化全国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弱化该区的经济影响力。

对于生态经济枢纽区而言,必须积极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2、西北生态经济枢纽区及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体系:

以“一带一路”倡议、“内循环+双循环”为战略引领;以地理经济学理论(政治地理地缘政治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水资源配置及水循环调控理论为支撑;以四个生态经济枢纽区(兰西、河西、天山北坡、环塔里木生态经济枢纽区)为载体。

图片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十三五”加强“深空、深海、深地、深蓝”四个领域的战略高技术部署,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深陆”领域战略研究。

3、“水三线”战略与古今中外调水的成功典范:

图片

秦朝修建的泾惠渠前身-郑国渠使陕西省关中地区成为旱涝保丰收的粮仓;隋唐时期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南粮北运等方面发挥了战略作用,这些亘古辉煌的水利工程沿用至今。

4、四横三纵中华大水网:

图片

我国正在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构建四横三纵中华大水网,目前就差西线调水工程这一笔,但是西线调水工程没有西延到河西走廊、到新疆,也不能称其为“中华大水网”。节水增效是永恒的主题,西线调水是当务之急。





相关链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