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新疆概况

来源:

新疆政府网

【字体:

访问量:

标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地处中国西北,位于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国内与西藏、青海、甘肃相邻,周边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线长5700多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界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古称西域,意为中国的西部疆域,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政权与西域建立了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今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19499月,新疆和平解放。195510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新疆进入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

新疆现有14个州市地,包括5个自治州、4个地级市、5个地区;共有108个县(市、区),包括66个县、29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其中有6个自治县、34个边境县(市);有1162个乡镇(街道、区公所),包括457个乡、480个镇、224个街道、1个区公所,其中有民族乡42个;有村(社区)11798个,包括8861个行政村、2937个社区。截至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59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53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9.2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14个师、179个团场;12个兵团管理的自治区直辖县级市、65个镇、15个行政村、533个社区,嵌入式分布在新疆14个地(州、市),辖区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

新疆地貌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北面是阿尔泰山,南面是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习惯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贯穿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全长约2486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位于北疆的准噶尔盆地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在天山东部和西部,还有被称为火洲的吐鲁番盆地和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谷地。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湖盆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4.31米,是中国陆地最低点。

新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集中在山区,平原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年均降水量177.4毫米。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山区多平原少。区内共有河流3355条,其中年径流量超过10亿立方米的有18条。多年平均水资源量93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约为全国的3%。区内冰川储量2.1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42.7%。区内水域(湖面)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110个,水面面积合计约5500平方公里,其中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2023年全区(含兵团)用水总量560.6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510.71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91%。全区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10亿亩,占全国农林牧宜用土地面积的1/10以上。现有耕地面积1.06亿亩、林地面积1.83亿亩、草地面积7.8亿亩(含兵团),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新疆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物种独特。现有脊椎动物730余种、占全国的11%。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8种、占全国的18%,其中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45种、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133种,包括普氏野马、藏野驴、藏羚、雪豹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野生高等植物约4000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8种,包括国家I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国家II级保护野生植物37种,甘草、肉苁蓉、雪莲等中药材植物分布广泛、品质优良。特色林果品种多样,其中优良品种214种,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哈密瓜、阿克苏苹果及遍布南疆的红枣、核桃、杏、石榴、新梅、无花果、巴旦木、沙棘等名优特产享誉国内外,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

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区内发现的矿产有153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8%。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103种、占全国的63%,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32种、非金属矿产59种、水气矿产4种。保有查明资源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0种、前五位的有52种、前十位的有77种。据全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新疆石油预测资源量约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预测资源量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煤炭预测资源量约占全国40%,煤层气预测资源量约占全国26%,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铁、铜、铅、锌、金、铬、镍以及稀有金属、盐类等矿产蕴藏丰富。

新疆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自然景观神奇独特,著名的景区有高山湖泊——天山天池、人间仙境——喀纳斯、空中草原——那拉提、地质奇观——可可托海等。2013年中国新疆天山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5000多公里古丝绸之路的南、北、中三条干线上,分布着众多的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等人文景观,其中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等6处遗产地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尼勒克县吉仁台沟遗址、奇台县石城子遗址、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四项考古发掘先后入选201720182019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9542处(含兵团),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地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20处,对外开放文物保护单位243处。民俗风情浓郁,各民族在文化艺术、体育、服饰、饮食、习俗等方面各具特色,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

新疆是我国五个自治区之一,自治区成立以来,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充分保障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法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支持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提倡和鼓励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司法、行政、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社会公共事务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充分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重要传统节日成为全区各族干部职工法定假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翻译出版了濒于失传的《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词典》,整理出版了包括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等多种民间口头文学作品,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现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有各级爱国宗教团体119个。1987年,自治区成立了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2017年在乌鲁木齐、伊犁、昌吉、吐鲁番、阿克苏、克州、喀什、和田设立了8所分院。

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运输通道,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发展稳定,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先后于20145月、20209月召开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明确了做好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44月、20227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新疆视察,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20238月,总书记再次莅临新疆听取自治区和兵团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对推动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作出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对新疆工作的重视关心、对新疆各族群众的深情厚爱、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厚望重托、对建设美丽新疆的殷切期望,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工作动力。新疆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大力支持和全国人民的无私帮助,2023年中央财政对自治区转移支付5657.3(含兵团)亿元、同比增长14.4%,占新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1%

202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关心关怀下,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和听取自治区、兵团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锚定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五大战略定位”(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维护国家地缘安全的战略屏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稳定,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25.91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位居全国第4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774元、比上年增加4057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340.34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9.7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位居全国第5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47元、同比增长7.0%,增速位列全国第4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78元、同比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48元、同比增长8.4%。城乡收入比为2.261,比去年同期缩小0.06。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余额47472.1亿元,同比增长10.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0857.2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位列全国第12位。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粮、棉、果、畜产业化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进入提质增效阶段。2023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4237.15万亩、同比增长16.1%,新增播种面积586.3万亩,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总增量的61.4%;粮食总产达到2119.16万吨、同比增长16.9%,新增粮食产量305.7万吨、占全国增量的34.4%,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棉花质量稳步提升,全区棉花种植面积3553.96万亩,产量511.2万吨,连续6年稳定在500万吨以上,占全国比重达91%,棉花主要质量指标为近5年来最好水平,新疆作为全国优质商品棉基地的地位更加稳固,保障国家棉花战略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林果提质增效工程持续推进,林果面积稳定在2110(含兵团)万亩左右,果品产量达1370(含兵团)万吨,已成为全国优质特色林果生产基地。红枣、杏、葡萄、巴旦木的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畜产品生产保供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畜牧业产值1210.6亿元,猪牛羊存栏达到5842.29万头(只),出栏达到4709.65头(只),是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556.97万亩(含兵团),产量达到2073.25万吨(含兵团),冬春蔬菜自给能力不断提升。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558万亩(含兵团),建成田间高效节水和水肥一体化覆盖面积6878万亩(含兵团),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76。全区现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含兵团3个)、农业产业强镇52个(含兵团11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含兵团10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63%,居全国前列。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煤化工、纺织服装、特色农产品加工、钢铁建材、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支柱、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原油产量3270万吨,天然气产量417亿立方米,油气当量达到6606万吨,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石油石化行业增加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6%;原煤产量4.57亿吨、同比增长10.7%,位居全国第四;发电量513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其中清洁能源发电量126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显著提升。加快国家级现代煤化工、煤制油气基地建设,形成以准东、哈密为重点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集聚区。加快发展有色金属和光伏硅基产业,2023年原铝产量604.8万吨、占全国14.5%;工业硅产量190.8万吨、占全国51.6%,多晶硅产量43.4万吨、占全国30.4%;单晶硅产量0.47万吨、占全国2.6%左右。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2023年全区棉纺纱锭规模2457万锭、占全国21%,棉花就地转化率38%数字经济规模稳步提升,全区已建数据中心60个,其中超大型数据中心3个、大型数据中心3个、中小型数据中心54个,建成机架8.96万架、投用4.2万架。

旅游业蓬勃发展。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着力打造新疆是个好地方品牌,旅游业成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亮点。全区现有A级旅游景区717家(含兵团77家),其中国家5A级景区17家(含兵团2家);现有星级酒店386家,旅行社1222家。打造了喀纳斯、那拉提、赛里木湖、喀什古城、可可托海、世界魔鬼城、独库公路、S101风景道、盘龙古道等一批旅游知名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自驾旅游、民宿旅游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红色旅游、工业旅游、旅游演艺等文化旅游新业态。那拉提旅游度假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乌鲁木齐市国际大巴扎、伊宁六星街等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昭苏县、博湖县、特克斯县、布尔津县、温泉县5个县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发挥冰雪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目的地,全区现有5S滑雪场6家、4S滑雪场10家,其中:吉克普林滑雪场拥有落差1466米的雪道,可可托海滑雪场雪季长达8个月2023年,全区接待游客2.65亿人次、同比增长117%,创历史新高;实现旅游收入2967.15亿元、同比增长227%

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创新在支撑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全区现有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克拉玛依、阿克苏阿拉尔5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20236月批准设立的阿克苏阿拉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兵地共建、南疆首个国家级高新区;现有10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224月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升级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有国家实验室新疆基地1家(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2家。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911家,其中2023年净增529家;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家,其中2023年新增9家。2022年,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90.98亿元,同比增长16.2%R&D经费支出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为0.51%2023年获得专利授权1912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398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3.73亿元、同比增长130%

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运。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健全,“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南北疆畅起来、进出境联起来”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初步形成。全区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092公里、其中高铁里程718公里,铁路通达所有地(州、市),新疆铁路客运融入全国高速铁路主网;公路路网总里程22.79万公里(含兵团),其中高速(一级)公路总里程1.17公里(高速公路7757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15.58万公里(不含兵团),环准噶尔盆地、环塔里木盆地高速公路环线全面建成,所有县(市、区)实现通二级以上公路,其中98个县(市、区)实现通高速(一级)公路,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民用运输机场达到25个、位列全国第一,以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支线机场为支撑的空中丝绸之路基本形成。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已建成水库641座(含兵团147座),总库容达到241.82亿立方米(含兵团34.86亿立方米)。城镇供水普及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99.65%98.5%。按照国家三基地一通道的战略定位,加快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等三大油田,建成西气东输一二三线、中哈原油管道一二期工程等;全区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1.45亿千瓦、同比增长19.8%,其中新能源装机6443万千瓦、占总装机的44.6%疆电外送已形成哈密至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准东至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等外送通道,电力外送能力达2040万千瓦,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于20238月开工建设;建成疆内750千伏电网10201公里、基本覆盖所有地州市,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所有行政村通动力电。5G网络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乡镇镇区,宽带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

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乌鲁木齐、喀什、伊宁等一批区域中心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北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铁门关、双河、可克达拉、昆玉、胡杨河、新星等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白杨市获批建设,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现有喀什市、吐鲁番市、伊宁市、特克斯县、库车市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阿克苏市和石河子市2个国家森林城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五家渠市等15个国家园林城市和22个国家园林县城。累计建成农村安居工程266.98万户,建成游牧民定居房12.68万户、异地扶贫搬迁房4万户,累计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97.6万套。全区城市人均道路面积22.97平方米,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升到54.6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97.39%99.8%98.5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全面完成“煤改电”一期工程、南疆89.2万户农牧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实施“煤改电”二期工程、累计完成48.95万户改造任务。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为抓手,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列入全国五个集结中心示范工程。2023年,过境中欧(中亚)班列14397列、同比增长8.5%,占全国六成以上;始发班列1517列、同比增长5.3%2023年恢复新开乌鲁木齐至13个国家16个城市国际定期客运航班,实现中亚五国全覆盖20119月国家批准设立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2012年正式封关运营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国际边境合作中心。2020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02310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3个片区,实施范围179.66平方公里。全区现有18个经国务院批准并对外开放口岸,包括13个公路口岸、3个航空口岸、2个铁路口岸,其中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是集铁路、公路、管道运输三位一体的对外开放口岸;现有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喀什、伊犁4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吉木乃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阿拉山口、喀什、乌鲁木齐、霍尔果斯等4个综合保税区,伊宁、塔城、博乐、吉木乃等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2023年,新疆与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产生贸易往来,全区货物进出口总额3573.3亿元,比上年增长45.9%,增速居全国第2位。其中:出口3024.9亿元、增长45.7%,进口548.4亿元、增长47.6%。对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3357.9亿元、同比增长47.8%,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4%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2023年,全区14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扣除沙尘异常超标天数后)为76.7%,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95.9%,监测河流、湖库、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优良水质比例分别达到98.8%73.6%95.8%,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年度指标全面完成。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深入实施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和防沙治沙工程,2023年完成造林165.8万亩、种草改良450万亩、荒漠化治理550.7万亩、水土流失治理304.4万亩。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全面启动,“三北”工程攻坚战新疆第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实施。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较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分别减少293.36万亩、36.42万亩,实现面积“双缩减”、程度“双减轻”、植被盖度和固碳能力“双提高”,结束了新疆作为全国唯一沙化土地扩张省区的历史。持续向塔里木河流域“四源一干”胡杨林区生态补水,沿河植被覆盖度持续提升,河湖健康持续改善向好,生态保护恢复成效明显。全区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7个(含兵团6个)、国家级地质公园9个、国家级沙漠公园36个(含兵团9个)。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截至2020年底,全区现行扶贫标准下77.25万户、306.4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6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南疆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彻底消除。出台一系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举措,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023年安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324.49亿元,做好16.74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后续扶持,加大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力度,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7162元,同比增长14.8%。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粪污一体化处理项目。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

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610所(含兵团651),在校学生649.34万人(含兵团62.9万人),在校教职工51.74万人(含兵团5.4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1.11万人(含兵团4.13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稳步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25%;现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177所(含兵团31所)、在校学生58.33万人(含兵团8.53万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18所(含兵团3所)、在校学生30.56万人(含兵团5.57万人),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全力推进健康新疆建设,现有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西安交大二附院新疆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等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医疗服务的示范性、标志性项目新疆国际医疗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424个、实有床位17.41万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44万人,县域内远程医疗覆盖率达到100%,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达到100%,有89个县(市、区)建设县域医共体。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全区文化系统现有艺术表演团体103个,拥有公共图书馆110个、文化馆117个、乡镇综合性文化站1130个、村(社区)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1783个,建立起覆盖区、地、县、乡、村五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有博物馆纪念馆126座,馆藏文物22余万件。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全区现有体育场地8.19万个、面积7287.64万平方米、人均约2.81平方米;我区运动员在第19届亚运会获得233铜的优异成绩。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进。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区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4个、自治区级示范区示范单位650个,形成共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良好局面,涌现出库尔班·尼亚孜、布茹玛汗·毛勒朵、买买提江·吾买尔、拉齐尼·巴依卡、阿布都加帕尔·猛德、王桂珍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持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全区广大干部职工与基层各族群众结对认亲,各级各类学校常态化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每年从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干部组建工作队,赴村(社区)开展驻村工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新疆的主旋律。

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稳步推进。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基本方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保障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和宗教活动,做好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场所的教育、管理、服务。依法开展去极端化工作,有效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滋生蔓延。大力培养爱国宗教人士队伍,发挥宗教团体、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支持宗教界人士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树立正信、抵御极端,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坚持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每年把财政支出的70%以上投向就业、社保、住房等重点民生领域,2023年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77.4%千方百计扩大就业,2023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22万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320.07万人次,区属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序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区养老、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643.85万人(含兵团221.44万人)、414.71万人(含兵团77.17万人)、518.54万人(含兵团94.0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059.21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23.7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535.47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大病保险实现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全覆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现对新疆户籍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援疆工作人员全覆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稳步提高,城市低保不低于678/月、农村低保不低于507/月。

对口援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对口支援新疆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自1997年党中央实施干部援疆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援疆省市已向新疆选派112万多名援疆干部。20104月,中央确定由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12个地州市、82个县市和兵团12个师,开启了全方位对口援疆。20145月,中央决定对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和兵团第十一师、第十二师开展干部人才支援,受援地进一步扩大到14个地州市、108个县市区和14个师。20239月,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开启了新时代高质量对口援疆新篇章。2023年,19个援疆省市投入援疆资金170亿元,80%以上向民生、基层倾斜,办成了许多暖民心、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对口援疆极大改善了受援地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力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密切了新疆与援疆省市之间的沟通联系、交往交流,使新疆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增强了“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信心。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一年。2024年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左右;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左右;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3%左右;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目标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新时代、新征程,新疆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紧紧围绕新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五大战略定位”,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以“八大产业集群”(油气生产加工产业集群、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绿色矿业产业集群、粮油产业集群、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绿色有机果蔬产业集群、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实施科教兴疆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新疆社会大局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

相关链接>>

作者:

【打印本文】【关闭】

点赞

收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