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1/22
12:25
来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大中小】
访问量:次
11月1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周年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副厅长,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李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旭阳;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葛坦;伊犁州党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朱大纲;喀什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吴晓斌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强主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强: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是向大家介绍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周年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副厅长,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李轩先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旭阳先生;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葛坦先生;伊犁州党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朱大纲先生;喀什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吴晓斌先生。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一年来,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三大片区立足各自功能定位,以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灵活、高效、法治、充满活力的经济环境,吸引资本、技术、数据和人才等要素集聚,发展特色突出新产业,培育外向发展新优势,这片179.66平方公里的改革试验田结出累累硕果。
首先,请李轩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副厅长,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李轩: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在这里与各位媒体朋友见面,向大家通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年来的情况。首先,我代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向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2023年11月1日挂牌,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建设一年来成效显著。截至10月底,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地实施和取得阶段性成效84项,占总任务的62.2%,提前完成2024年设定的完成50%以上的目标。1-10月,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1456.96亿元,以全疆万分之一左右面积实现了占全区40.16%的进出口额;新增企业7583家,总数达到29119家,比设立之初增长46.18%;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0家,总数达到206家,比设立之初增长77.59%;自贸试验区对全区外贸、投资开放、产业集聚引领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一是构建强有力组织保障和工作推进机制。成立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65个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在自治区商务厅设立工作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三个片区成立了各自工作机构。编制印发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印发2024年改革试点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建立统计调查、信息报送制度,编制简报32期、发布信息20期254条。
二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与营商环境优化。推进管理权限下放和政务服务便利化,完成首批自治区级经济社会管理事项权限下放26项,成立首个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海外人才服务中心),开设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自贸试验区专区;运用“新服办”“新企办”APP提供政务、企业服务事项分别达到524项、961项,数字政府加快建设。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新疆人才发展基金设立自贸试验区专项,乌鲁木齐片区率先出台外国人工作便利化服务若干措施,喀什片区出台实施“聚才强喀”12条措施,霍尔果斯片区建立专家智库,为自贸试验区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编制建设实施方案,11月17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在乌鲁木齐正式揭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涉外人才研修中心(乌鲁木齐)、经贸学院乌鲁木齐涉外法治培训中心揭牌,中亚庭审中心已成功审理仲裁案件,成立中亚调解中心。
三是促进对外贸易创新和投融资便利化。创新对外贸易监管模式,开通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出口通关时间由5天压缩至1天;乌鲁木齐片区实施进口铜精矿“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喀什片区实施“属地直通”作业模式,整体通关时间压缩70%;霍尔果斯片区实施出口农副产品“口岸直通”作业模式,单车通关时间节约40%以上,运输成本节约1000元左右。扩大周边国家优质产品准入,新增乌兹别克斯坦鹰嘴豆、核果和西红花、吉尔吉斯斯坦核果、塔吉克斯坦柿子、阿富汗甘草等6类优质产品准入,恢复哈萨克斯坦禽类及相关产品、阿拉木图州等9个州偶蹄动物及相关产品进口。积极培育对外贸易新业态,乌鲁木齐机场保税航油加注创同类业务开通全国最快记录,累计加注2.3万吨、服务航班1704架次;全疆首个飞机保税维修暨公用型保税仓业务启动,希尔维格农用机械保税维修业务落地;乌鲁木齐跨境电商1—10月同比增长194%。促进投融资便利化,制定金融支持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指导意见、新疆自贸试验区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实施细则,创设“疆科贷”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信贷再融资,开展外汇创新业务试点,提升跨境人民币清算能力,恢复现钞跨境调运,深化跨境金融合作。发布自贸试验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实施意见,创新“零门槛+推荐制”的准入管理机制,人民币跨境使用更加便利。
四是助力打造开放型特色产业体系。乌鲁木齐片区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中国棉花棉纱交易中心、新疆科技成果交易中心落地,新疆维吾尔药业国际产业园开工建设,全疆首家5G工业物联网产业园正式开园;多个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首台自主生产的氢能源客车下线,建成首座“氢油气电”综合能源站。喀什片区推动4个锂电项目列入自治区重点项目清单,着力构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霍尔果斯片区推进康臣药业二期、秋实胶原蛋白肠衣等项目建设,打造以大宗原料药为基础的生物医药产业园。
五是提升物流枢纽和口岸通关效能。加快跨境贸易物流通道建设,建成国际商贸物流枢纽暨中亚商贸物流产业园铁路专用线,TIR集结中心先后在喀什、乌鲁木齐挂牌运营,全国首趟中欧直达快运跨里海TIR车辆从乌鲁木齐陆港多式联运中心首发;“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班列实现“抵站直装”,出口货物当天运抵、放行、装车发运;制定国内首个软篷车团体标准,国际道路运输车辆“软篷施封模式”试点落地陆港区并成功发运出境;10月10日开行全国首趟中亚国际联运商品汽车图定班列,已累计出口汽车5217台。打造乌鲁木齐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累计运营国际客运航线25条、国际货运航线6条,通达18个国家、地区23个城市,国际航空运输网络不断织密;1-10月,乌鲁木齐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57.04万人次、增长105.31%,出入境飞机5900架次、增长147.48%,航空枢纽作用进一步巩固。提升口岸通关效能,霍尔果斯铁路(公路)口岸、乌鲁木齐航空口岸获批国家智慧口岸试点;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创新实施“一单到底、并联作业”通关模式,班列入境检查时间缩短一半以上,目前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7000列;喀什、霍尔果斯片区推行“公路口岸+属地”直通通关模式,通关时间由3-5天缩短到6-8小时;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创新推动国际运输车辆在霍尔果斯口岸与都拉塔口岸互通互认。
六是推动向西开放多领域交流合作。“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国际创业创新创客基地、国际离岸科创中心等先后成立,中国—中亚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首单技术出口业务测试成功;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中乌微生物资源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中医治疗技术与培训中心,3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生产。全疆首个版权交易中心在霍尔果斯揭牌成立,霍尔果斯片区开发跨国界三日游、五日游等13条跨境精品旅游线路,设立中亚国家留学生奖学金扩大招生。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成功举办,参展企业达到3200多家,签订合作项目395个,展会层次、质量和影响力实现新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全力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见效,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高水平开放探索新路径,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为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疆样板。
李强:
谢谢李轩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答问环节。请大家举手示意,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环球网记者:
李轩书记您好,我是环球网记者。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请问,一年来自贸试验区在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方面有哪些成果?谢谢。
李轩:
新疆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强系统谋划、合力推进,推出了第一批在全疆复制推广的11个制度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突出问题导向,提升人员便利化水平。我们聚焦新疆陆路口岸出入境人员中外籍驾驶员工占比大、跨境频次高,出入境证件使用周期短、更换成本高等实际问题,将“准许对经常自同一陆地口岸出入境、从事跨境运输的中国籍员工经提前备案后,出入境时可不再加盖验讫章”这项政策适用范围拓展至外籍驾驶员工,大幅缩减外籍驾驶员工出入境验讫章加盖频次,证件使用周期由1个月延长至40个月,人均节约办证成本6400元。
二是突出集成创新,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围绕简化通关程序、协调相关规定、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系统设计,为国际贸易活动创造更简化、更协调、更透明、可预见的环境。“外籍车辆多口岸互通互认”“南疆业务集中审核中心创新模式”“大型设备跨境联动通关”“整车‘5034’跨境零售新模式”等7项成果,推动设施设备“硬联通”,实现监管流程“软联动”,助力对外贸易实现新突破。其中,“国际道路运输‘软篷施封’新模式”改革,创造了国内首个软篷车团体标准,推动与中亚、欧洲等地区国际道路运输标准衔接。得益于贸易便利化改革举措,今年1—10月,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3627.9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居全国第1位。
三是积极培育新模式,有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聚焦新平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突出地方特色、把握市场发展规律,试点开展“经营主体触发式监管新模式”“新型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多语言跨境直播新模式”等突破力度大、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比如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多语言跨境直播新模式”实现的销售额占境外市场销售总额70%以上。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初步显现。
目前,第一批自治区级11个制度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已在全疆复制推广,通过更大范围应用不断提升新疆的制度型开放水平。第二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已进入专家评审阶段,将在年内推出。
兵团日报记者:
王旭阳副局长您好,我是兵团日报记者。据了解,新疆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里都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区域,请问,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谢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旭阳: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三个片区中都有兵团区域。下面我将通过“两个完善、三个增长、四个一批”向大家介绍兵团这一年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两个完善:完善了体制机制,在新疆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兵师两级工作专班,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作、高效有序的工作体系。完善了顶层设计,聚焦《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制定印发《兵团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兵团区域的发展目标和改革试点任务。
三个增长:截至10月底,兵团区域市场经营主体较去年底增长13.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3亿元,季度环比增长率连续2个季度保持在30%以上。1-10月,兵团完成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8.5%,其中兵团区域进出口额占全兵团的40.1%。
四个一批:推动落地一批重大项目。截至10月底,兵团区域招商引资项目54个,总投资额286.6亿元。开展举办一批重大活动。举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贸易圆桌会,这也是兵团首次举办的副部级国际会议。组织兵团企业前往智利等国开展经贸活动,积极参加乌兹别克斯坦—中国新疆商品展等各类展洽会。兵团部门围绕改革试点任务,出台了外商投资促进、司法服务等一批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政策和举措。推动落实一批兵地联办事项。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兵地联办”窗口,探索推动203项高频事项实现兵地联办。
下一步,兵团将一手抓好改革试点任务落实,一手抓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实施,全力推动兵团高质量发展。真诚希望各界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兵团发展。
科技日报记者:
李轩书记您好,我是科技日报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请问,下一步新疆自贸试验区如何贯彻落实?
李轩: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安排,下一步,对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有以下几方面重点考虑。
一是坚持深化改革,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聚焦新疆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和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功能,紧盯经营主体需求和堵点难点问题,聚焦深层次矛盾和障碍,以系统性集成化改革为目标,围绕外贸、投资、科技创新、产业体系、数据流动、开放通道、金融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找准发力点和突破点,着力加强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努力推出一批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系统集成度高的改革创新举措。
二是深化制度型开放,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复制推广国家层面刚刚推出的30项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重点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以改革试点任务落实举措和机制性创新,不断形成制度创新成果和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三是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动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围绕打造“一中心五区一基地”,即打造中亚等周边国家初级产品整合集成中心,打造炼化与纺织服装全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和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绿色算力发展先导区、生态优先和低碳发展示范区,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和特色医药产业基地。将改革举措有机集中到有条件有优势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和领域,建强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引导新兴产业有序发展。对接援疆省市产业资源,推动引进项目形成产能,努力建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发挥区位优势,围绕联通欧亚的综合物流枢纽,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创新物流运输服务模式、推动内陆口岸经济创新发展。
四是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切实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将风险管理贯穿到制度创新全过程。在研究制定政策文件时,同步做好风险评估;在开放压力测试中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落实好安全生产及防范工作要求;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乌鲁木齐晚报记者:
葛坦副书记您好,我是乌鲁木齐晚报记者。乌鲁木齐作为首府城市,在三个片区中的发展基础最好。请问,一年来乌鲁木齐市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下一步有何打算?
乌鲁木齐市委副书记葛坦:
谢谢您的提问。乌鲁木齐片区始终把创新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主线,以制度创新引领对外开放和产业发展。
在制度创新探索方面。我们衔接国际标准,在全国首创国际道路运输“软篷施封”模式,实现载货量显著提升,运输时间明显压减,单位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落地全疆首单“保税航油”业务,较国内其他城市提前了770个工作日,创下全国最快速度;全疆首单铜精矿“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落地,显著提升物流时效的同时,可为试点企业每年节约口岸落地检测产生的仓储成本200余万元。
在对外开放方面。我们开行全国首列汽车出口保税图定班列,全国首条至亚美尼亚埃里温的定期航线、至英国卡迪夫的国际货运航线相继开通,“抵站直装”、“铁路快通”等措施常态应用,全疆首单“一单制”数字提单质押、首笔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跨境汇款等金融业务成功办理,全疆首个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揭牌,首项外国人工作便利化服务措施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即将挂牌,物流运输、贸易通关和涉外服务更加优化便利。
在产业发展方面。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相继揭牌,能源、新药领域重点实验室以及国际交易、标准认证等服务机构相继落地,全疆首个飞机保税维修暨公用型保税仓启动,全疆规模最大的检验检测产业园全面建成。
接下来,我们将发挥“追求卓越、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乌鲁木齐自贸精神,继续紧扣投资贸易、产业发展、交通运输、金融开放、区域联动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为新发展格局探索新路径;围绕先进制造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数字经济、现代物流、旅游会展等产业加快融合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聚焦贸易自由、投资便利、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等领域推动开放创新,为高水平开放积累新经验。
新疆日报记者:
吴晓斌常务副专员您好,我是新疆日报记者。据了解,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在打造联通中亚、南亚等市场的商品加工集散基地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能否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喀什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吴晓斌:
感谢您的提问。喀什地委、行署锚定自贸试验区建设政治任务,聚焦打造联通中亚、南亚等市场的商品加工集散基地功能定位,坚持规划引领,制定片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综合发展规划》,细化建设发展具体施工图。
我们抓试点。承接72项改革试点任务,对外投资“双备案”一口受理等55项改革试点任务取得积极成效。
我们争创新。初步探索上报31个创新实践案例,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等得到自治区认可;取得疆内首单、首发、首例等37个工作新突破,制度创新红利逐步释放。
我们聚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电子产品组装、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6大加工制造业和国际物流、跨境电商、数字经济、新兴服务业4大服务产业,初步形成“6+4”开放型特色产业体系,招引落地企业3282家;15项发展指标超额完成,进出口贸易对全疆贡献超四成,利用外资首次实现零突破。
我们建枢纽。实施综合保税区与喀什航空口岸、边境陆路口岸、铁路场站、物流园区协同联动,设立全国首个获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认证的TIR集结中心,先后开通喀什至周边国家首都及重点经济城市航空客货运航线13条,实现红其拉甫口岸常年通关,总投资14.2亿元实施喀什地区亚欧黄金通道口岸提升项目15个。
我们优服务。出台金融支持片区高质量发展36项措施,设立50亿元“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高质量发展引导资金”,实施“才聚喀什·智惠丝路”聚才强喀12条,设立高层次人才“周转池”事业编制100个,建立“政关企”南疆五口岸常态化联动机制和喀什地区“四区联动”协调联系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诉求,承接自治区下放第一批7项经济社会管理事项权限,已全部落地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实施全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紧紧围绕“产业、枢纽、环境”三个重点,探索推出更多制度型创新,更好服务喀什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人日报记者:
朱大纲常务副州长您好,我是工人日报记者。霍尔果斯片区在跨境合作方面优势明显、特色鲜明,请问,一年来在打造跨境经贸投资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今后将如何推进?
伊犁州党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朱大纲: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和关注,一年来,我们重点在“五个跨境”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做强跨境物流。比如铁路口岸实行“海关、边检并联查验”,实行“邮商邮跨境接力”,通过这种方式,运输时间节约近50%,运输成本下降30%,中欧(中亚)班列突破7000列,比去年提前29天实现这一目标。
二是做优跨境贸易。比如“公路口岸+属地直通”、大型风电装备后置查验,通过这种方式,通关流程减少60%,通关效率提高80%,截止10月底,出入境车辆44.8万辆,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52亿元,同比增长43.6%。
三是做大跨境产业。比如依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势,推动一批粮油项目落地投产,打造进口初级农产品加工中心;推动1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建设,打造电子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以5家生物医药企业为核心,打造大宗原料药生产基地;大力推动以设计、加工、销售、金融服务为一体的贵金属产业园建设。
四是做好跨境金融服务。比如推动10余家中外银行落地合作中心,实施“银企合作增信担保”模式,办理汇率避险业务589.3万美元。创新推出“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等产品,有效降低企业国际贸易运输风险。
五是做活跨境文化交流。比如依托对外文化贸易平台,成立新疆首个版权交易中心、中医文化国际体验馆、驿路国际法务区,并且成功举办国际赛事、展销会等活动20余场,开发13个跨境旅游线路,加快人气商气聚集,打造经贸文化交流新高地。
下一步,我们力争在制度型创新、系统性改革和开放型经济质量提升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李强: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
作者:
【打印本文】【关闭】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