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19省市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以来,经过支受双方的共同努力,援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民生改善、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交流交往交融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第八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要求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解决影响新疆长治久安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面对对口援疆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本文从推进对口援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高质量推进对口援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统筹协调不够,难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新一轮援疆是以结对的方式形成对口支援关系,这种援助机制充分考虑和发挥支受双方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援助目标实现。但目前还没有较为完善的统一协调机制,各援疆省市的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难以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统一,在援疆资金使用上存在“撒胡椒面”的现象,对口援疆对受援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难以起到集聚和带动作用。
(二)产业援疆缺乏统一整体谋划,存在重复建设与同质化现象
产业援疆的目的在于提高受援地的自我发展能力,做到“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近年来,产业援疆在加强园区建设、夯实产业基础、促进产业承接等方面成效显著。但由于缺乏从全区出发对产业援疆进行统一规划,大多援疆省市都是从自身优势和受援地角度出发,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选择援助产业,较少考虑与周边区域的关系,不同程度出现重复建设、产业同质化现象。产业同质化,加剧了区域内低水平、小规模的恶性竞争。
(三)部分援疆人才岗位匹配度不高,作用发挥不充分
人才缺乏、科技落后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南疆三地州和偏远贫困地区人才严重不足。着眼提升我区自我发展能力,中央及援受双方都将人才智力援疆作为对口援疆的重要内容。但现实中,不同程度存在援疆人才不能人尽其用的问题,没有能够充分发挥援疆干部的才干。
二、高质量推进对口援疆工作的措施建议
(一)充分发挥自治区的主体作用,统筹协调推进援疆工作
对口援疆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性工程,涉及部门多,涵盖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建立统一、规范的工作衔接、协调机制非常重要。一是进一步完善自治区统筹协调援疆工作的机制,充分发挥自治区对口援疆领导小组的作用,协调各支援方、受援方、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援疆工作,为对口援疆省市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合理布局援疆项目,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二是建立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对口受援的工作机制。在全面摸清并认真分析自身民生、基层、重点地区的短板不足的基础上,确定推进对口援疆的方向、重点与路径,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积极主动与援助省市的对接与协调、强化工作落实落地、监督评估及时到位,确保对口援疆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三是建立自治区层面的联席会议制度,自治区对口援疆领导小组会同援疆省市前指、受援地州县市,及时协调解决对口支援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对口支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四是按照19省市的实力和受援地的实际需要,紧紧围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造血”能力等重大长远问题,从自治区重大发展战略部署出发,出台自治区高质量推进对口援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援疆项目资金等进行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分步骤有序开展援疆工作。
(二)对接自治区产业发展方向与布局,务实推进产业援疆
产业援疆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造血功能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利用好产业援疆,充分释放产业援疆效能。一是自治区确定产业援疆的重点领域,针对我区不同区域产业定位、发展优势,援疆前指和受援地共同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是有序推进与中部、东部省市合作共建园区,健全合资入股、税收分成等利益分享机制。合作共建自治区级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集中使用产业援疆资金。探索以“组团式”支援、托管或代管等方式进行园区运营管理。鼓励建设“飞地”园区,促进产业援疆资金集中使用,促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三是多措并举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各级政府的市场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契约意识,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能发展。
(三)用好援疆干部人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干部人才援疆是援疆工作的关键,经济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都需要干部人才援疆作保证。用好援疆干部人才,通过“传帮带”方式,提高本地干部人才素质能力,是增强我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长远之策。因此,一是在自治区层面要根据自身人才需求,更加科学、精准、合理确定援疆人才总体规模和专业技术人才结构。二是用好援疆干部人才,提高人岗匹配度,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创新拓展智力援疆的方式方法。积极采用柔性人才引进,推动援受双方科研院校、企业、医疗机构等在重大科学专项研究、产学研合作开发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上加强合作。
(撰稿人:秦春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