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十届五次全会立足新疆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提出建立“八大产业集群”,喀什地区聚焦于此,提出要推动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做大做强油气产业、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绿色矿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建设全疆重要的能源基地。产业发展必然带来碳排放,产业绿色发展对促进喀什地区产业碳减排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通过提出喀什地区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建议,助力全疆碳达峰碳中和。
一、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据喀什地区统计局《喀什地区2022年经济运行情况》统计,2022年喀什地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1368亿元,增长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70.42亿元,同比增长1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亿元,增长9.7%;外贸进出口总值493.1亿元,同比增长113.3%,其中:出口477.7亿元,同比增长111.3%;进口15.4亿元,同比增长200.4%。喀什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282.8亿元,同比增长661.8%,其中:出口267.4亿元,同比增长721.3%;进口15.4亿元,同比增长237.5%。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为30.9:20.7:48.4。总体来看,喀什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喀什地区提出要推动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做大做强油气产业、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绿色矿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具体包括:以粮食、棉花、蔬菜、特色种植、林果、畜禽为主的“6+N”农业产业链、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加工产业、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矿产冶炼加工业及传统建材产业、光伏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同时,喀什经济开发区及喀什综合保税区在喀什地区乃至新疆对外开放中具有比较优势。
二、喀什地区碳排放情况题
通过笔者前期研究来看,新疆各地州的总碳排放量总体上都在增长,喀什地区可归为碳排放总量边缘区和碳排放强度缓降区。限于数据公布时限,暂用2000-2020年数据进行说明。经测算,2000年喀什地区总碳排放量15.43万吨,碳排放强度0.2046吨/万元,分别占全疆的0.78%、14.16%;2005年,总碳排放量持续增加,碳排放强度达峰后出现拐点,分别占全疆的1.57%、30.14%;2020年,总碳排放量达到211.77万吨,碳排放强度降到0.1874吨/万元,分别占全疆的0.61%、7.44%。喀什地区碳排放量与疆内其他地州相比较低,且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也较低,呈现下降趋势。
目前,喀什地区碳排放在政策基础、能源资源消耗台账、碳排放核算数据统计等顶层设计方面仍缺乏,尚未形成明确可行的双碳规划路径,在园区规划和产业转型等方面仍在点状探索阶段,未形成整体性、系统性宏观统筹设计。能源结构失衡难题亟须破解,绿色低碳循环企业引进仍需加强,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绿色矿山建设任务艰巨,外贸隐形碳排放也是需重视的部分之一。
结合喀什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战略,未来碳减排的应重点关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加强绿色矿业发展、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对外贸易碳减排等领域,并统筹农业绿色发展、林业碳汇等方面。
坚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导向,主要从统筹产业低碳发展宏观设计、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园区、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优化能源利用结构、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关注对外贸易和农业碳减排及林业碳汇功能等方面构建喀什地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一)统筹产业低碳发展宏观设计
以制定喀什地区低碳产业发展规划,在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态固碳等方面合理谋划产业降碳实施路径。探索行业绿色发展路径,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协同提升。推动重点碳排放行业开展节能降碳行动,提升油气产业、煤炭煤电煤化工等重点产业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节能降碳技术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严格执行国家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标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有序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发挥碳交易市场调控功能。
(二)构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园区
从低碳化设计、低碳化管理和低碳化产业三个方面打造喀什地区绿色低碳产业园区。推行绿色设计,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从优惠政策、管理制度、资金支持、技术标准、评价体系、信息化系统等方面建立低碳园区管理机制,以低碳管理手段为核心实现园区低碳化发展。引进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智慧园区建设,补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园区“三废”综合利用等配套设施建设。
(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
加速传统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统筹运用法治化、市场化手段,引导传统高耗能企业将产能利用率控制在合理区间。提高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加工产业、矿产冶炼加工业等高耗能产业生产效率,实施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行动,推动技术创新,强化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支撑作用,加速产业链低碳升级。推进莎车县煤炭煤化工等产业清洁生产和高效智能供给,统筹煤炭煤化工生产供应,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提高绿色智能化开采率。推广绿色建材,引导绿色建材产品认证,通过建链、延链、补链逐步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绿色化、低碳化、高性能的新型材料,推动疏勒县、英吉沙县等地传统建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四)优化能源利用产业结构
用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低碳产业逐步替代传统重工业,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提升低碳原料材料的使用比例,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化,统筹布局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清洁型、多元化、节约型的能源消费模式,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化、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分布式光伏、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开发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和分散式风电,配套发展储能产业,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消纳能力。探索“光伏+土地生态修复/建筑/农业……”太阳能光伏多场景运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材料、先进装备、机械电子组装、新能源装配、建筑建材等产业与绿色环保产业融合创新。大力培育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优化存量产能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重点在伽师、莎车、叶城县推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应用试点,推进矿山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实现采选冶过程的环境干扰最小化和生态再造最优化,提高绿色智能化开采率和资源利用率回收率。
(五)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支撑
进一步强化绿色低碳科技进步对产业创新的引领作用。通过技术化改造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挥技术创新在传统优势产业向前端研发和后端服务延伸中的作用。积极参与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协同的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开展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积极探索对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等负排放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潜力,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通过信息化促进区域产业组织与生产方式的低碳转型。
(六)关注对外贸易、农业碳减排及林业碳汇功能
支持对外贸易低碳发展。实行低碳产品出口贸易差别化退税政策,降低出口产品生产过程碳排放强度,逐步减少出口产品贸易隐含碳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减少资源、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鼓励旅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新型低碳产品和服务业出口贸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着力推动农业绿色生产方式转变,加大农业绿色科技应用,加快建立农业碳汇核算标准,推进农业生态技术、增汇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地膜)综合利用等行动,推进农业减排固碳。提升林业碳汇储备能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具有较为严格的技术条件,探索期内,可尝试建立完善的林业碳汇系统架构,包括:建立林业碳汇信息库;制定林业碳汇项目规划,编制开发储备方案;研究林业碳汇项目政策支持;引导开展碳汇计量、碳汇项目开发和碳汇资产管理相关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培养林业碳汇人才;落实建立林业生态补偿机制等。注重发挥林业生态功能,科学推进荒漠化治理、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增加战略储备林,深挖林业碳汇发展潜力。
(撰稿人:胡方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