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和国家各部委以及19个援疆省(市)、中央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援受双方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方向和重点,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不断加大对口援疆力度,产业援疆工作成效显著。
一、产业援疆工作总体情况
2013年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产业援疆助力新疆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援疆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农产品产销渠道不断拓宽,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动;一大批能源化工、纺织服装、先进装备制造、战略新兴产业等项目落地建设,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力促进了新疆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喀什工业园区-上海张江-宝山工业园区等一大批共建园区落实落地,一批强产业、惠民生的重大项目依托园区建成投产,共建园区、“飞地园区”等产业承载平台创新探索不断取得新突破;文化和旅游产业援疆力度不断加强,各类旅游推介会和特色节庆活动在援受双方举办,新疆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大幅提升;中央企业发挥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在石油化工、新能源、电力、电网、电信等领域持续加大投资建设力度,覆盖领域不断拓展,“产业兴疆行动”不断深化;科技援疆赋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重点产业招商不断取得新突破,引资结构不断优化,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3-2022年,全区共引进19个援疆省市企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区外到位资金近七成。
二、新形势下产业援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援疆项目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产业援疆项目规划长远性、系统性不足,资金使用存在拼盘使用、分散使用、配套使用、“撒胡椒面”的问题,援疆产业项目普遍小、散、弱,且科技、信息化水平不高,缺少链主式企业和产业集群。地州层面利用援疆资金谋划和统筹重大项目、重点产业能力不足,缺乏带动地区经济长足发展的支柱型、重大产业项目,大部分产业仍处于产业链上游粗加工环节,向产业链下游精深加工延伸不够,高端及高附加值产品和终端产品少。
(二)共建园区整体发展活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共建园区产业层次不高,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特色优势资源转换不足。园区科技水平支撑能力不高,园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研发能力薄弱,转型升级的技术储备不足;园区内“圈而不建、建而不产、供而未用”等低效用地和“僵尸企业”仍然存在。现有体制机制不活,共建园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过多,经济事务管理职能弱化,激励机制落后,园区发展活力不足,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不高,“飞地园区”等新模式未有效推广。
(三)中央企业产业链延伸和集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
中央企业发挥先进技术、人才、品牌等优势,在产业集聚、辐射带动本地企业发展方面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短,产业断层及产业链孤岛特征明显等,如煤炭煤化工产业还集中在基础原材料阶段,缺乏下游高端、高附加值产业链。中央企业总部经济特征明显,对促进新疆经济综合实力的提高仍有较大发挥空间。
(四)援疆产业落地、服务保障效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聚焦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推进招商引资精准发力不足,缺乏有力抓手,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组团式、链条式、集群式转移不足,鼓励和引导援疆省市各类所有制企业、社会资本和社会组织来疆投资兴业还需下更大功夫,还存在招大引强不够、项目落地不快、招商质效不高等问题,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协调解决产业援疆项目落地困难的水平和效率有待提高。
(五)科技赋能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待进一步深化
科技援疆机制尚未与产业援疆工作机制之间建立起整体有效的配合,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供给不足,“组团式”科技助力新疆产业转型升级仍有待进一步深化等。
三、提升产业援疆综合效益,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援疆资金统筹力度和杠杆作用
加大援疆资金统筹集聚使用比例,将援疆资金统筹比例由原来的10%提高到20-30%,围绕“八大产业集群”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旅游兴疆战略、深化对内对外开放等,在自治区和地州层面布局援疆产业,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综合考虑资源优势、配套条件、交通等要素,协调、协助将援疆产业项目落地到最适宜、企业最满意的区域;优化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精准反映产业援疆项目在促进当地经济长足发展、带动就业和群众致富等方面取得的实效。鼓励各地探索建立产业援疆基金,充分发挥援疆资金撬动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等有效集聚,通过基金支持提升、培育、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建设。
(二)进一步围绕“八大产业集群”等优势特色产业,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
鼓励援受双方筛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品牌响、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打造成为链主企业、行业明星企业、标杆企业,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产业配套企业,补齐产业链短板。坚持一二三产业统筹融合,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三产融合度高的全产业链。坚持产业援疆、智力援疆统筹推进,进一步增强干部、人才、科技援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用好“四方合作”、“科技援疆”机制,聚焦重点产业,面向援疆省市,探索“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解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与产业发展急需的重大科技合作问题。
(三)进一步发挥中央企业优势,促进工业强基增效
以中央企业“产业兴疆行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工业强基增效作用。争取中石油、中石化油气产量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每年递增,扩大“疆油疆炼”规模,推动“减油增化”,争取更多油气资源配额由地方支配。挖掘中央企业在疆投资潜力,结合我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布局,围绕新疆八大产业集群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力通过中央企业引进一批创新型、基地型、补链型、终端型重大合作、重点项目,支持新疆打造石油化工、清洁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纺织服装、丝绸之路经济带数据资源等一批产业基地,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央企属地注册,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央企与地方企业合资合作力度使油气资源更多惠及地方。给予中央企业产业援疆差异化考核政策。
(四)进一步完善园区共建模式,提升园区产业承载效能
通过飞地园区、共建园区、区中园等载体,援受双方探索通过托管、代管等多种形式,以及选树一批“飞地园区”先行试点,在园区建设、利益分配、园区运营、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等方面,不断建立健全新模式、新机制,有序推进新疆和东部省市合作共建园区。探索合资入股、税收分成等利益分享机制,合作共建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等平台,提高园区产业承接能力。加强各类园区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发挥园区聚集和服务企业的能力。鼓励和引导援疆省市不局限于援受关系,结合各自比较优势,优先发展喀什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吸引更多疆外和境外企业落户新疆,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五)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活力,提升产业落地服务效能
实施重点招商战略,围绕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建设、旅游兴疆战略等,明确招商引资方向,加快招商引资“项目源”数据库建设。推广新疆和浙江“1+X”“组团式”援疆模式,推动各地根据资源、优势匹配度,向科技、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园区管理等各相关领域拓展,特别是在招引大企业、落地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中从全区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合作层次。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形成招商合力,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各地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强化用地保障等。加强各部门间协调联动,及时解决产业援疆重大项目在引进、审批、建设、生产及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关键突出问题,为产业援疆项目落地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撰稿人:白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